-
症状危害
症状:
1、语言抽动:不由自主骂人、说脏话、口吃
2、声音抽动:干咳声、吼叫声、清嗓子声、咂舌声、嘘声、喷鼻声、口齿不清
3、肢体抽动: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抖腿、踮脚、步态异常、踢腿
4、表情抽动:眨眼、斜眼、扬眉、撅嘴、缩鼻、做怪相、做鬼脸
5、意识抽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
6、举止抽动:挺胸、扭腰、腹肌抽动、裸露癖、扭头、扭脖子、耸肩
危害:
1、社会行为退缩和社交障碍:由于抽动症的症状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
2、学习困难:抽动症孩子自控能力差,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辍学在家,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很大影响。
3、性格问题:抽动症给患儿内心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他们在长期的痛苦和挫折中煎熬。有的抽动症儿童会出现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等,或有行凶,自杀行为。
4、并发症:抽动症通常伴随有其他的症状。最常见的三种并发症是多动症,约50%的抽动症患儿会伴随多动症、25%-30%的患儿学习障碍,25%-40%患有强迫症。 -
多发人群
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
-
病因病理
1、气郁化火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上扰清窍,则见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口出异声秽语。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2、脾虚痰聚
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心神被蒙,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头项四肢肌肉抽动。
3、阴虚风动
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头摇肢搐。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故喉发异声。 -
检查诊断
1、运动持久试验:查自我控制能力,患儿因为真阴不足,肝火上炎,内热过盛而致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2、翻手试验:让患儿坐于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时先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其他手指靠拢。在反复尽量快速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气;如果翻手时不让摆动肘部,则两小指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
3、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测试: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颜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患儿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尖红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询问患儿的脑外伤史、产史,是否有早产、难产、剖腹产而致脑缺氧、缺血或窒息。 -
诊疗技术
中医辨证治疗
-
技术优势
减少毒副作用,从根部治疗
-
诊疗流程
1、咨询:通过在网上点击医院咨询窗口,与专家医助进行咨询,医助会为患者详细介绍此病,并提供相关建议及并建立个人档案,方便专家后期病情分析。
2、预约:患者在咨询完医助之后,免费预约专家,由专家医助为其服务。
3、治疗: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由专家为其治疗。专家通过分析患者的各种检查报告,询问患者病情、症状,制定详细治疗方案,由医助全程陪护。
4、复诊:患者按照医生嘱咐,要定期前往医院复查,待专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与专家医助直接联系。 -
诊疗周期
治疗时间周期,根据患者的病情时长、严重程度而定,建议早发现,早治疗,缩短治疗周期。
-
预防护理
1、家庭教育方式: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或者过度保护溺爱,都可使孩子长时间精神紧张,形成任性妄为、注意力差等不良习惯,最终导致小儿抽动症。
2、生活作息方面:预防抽动症方法有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注意力集中,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3、日常饮食合理:应以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吸收食物为主,增加健脑食品以及维生素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含铅、色素和防腐剂较多的食物饮料等。
4、防止脑部伤害: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避免头外伤、药物中毒的出现,积极防止各类脑炎及脑膜炎等脑科疾病,为主要的预防抽动症方法。
5、加强优生优育意识:孕妇在妊娠期间应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生病后禁忌随便服用药物,禁止近亲结婚,生产时要防止产伤的出现。
口腔科手术台
口腔科候诊区
口腔科诊室
三楼高端病房(一)
三楼高端病房(二)
三楼肝胆胰腺住院区护士站